
苏东坡的一生,可谓坎坷不断,大部分时间都在流放中度过,60岁时又被朝廷流放到了荒凉的海南儋州,直到四年后才获朝廷赦令,从儋州北归。苦尽甘来,一路上各级官员、亲朋故交全都盛情款待。当苏东坡到达常州时,正好是酷暑天气,晚上睡觉时觉得船舱里太热,索性坐在了舱外,还灌下了不少冷水解暑,内外夹击一下子就受了凉。到了半夜,急泻不止,凌晨时已经拉到全身无力了。中暑和喝冷饮导致的腹泻,是由于阳气被寒湿抑制住了,可以用治疗脾胃受湿、阴阳气细逆的“大顺散”,或者“清暑益气汤”,但他自己却用黄芪熬粥服用,将湿邪严严实实的堵在了体内。第二天,老朋友米芾又设宴款待,他赴宴后病情加重,胸腹胀痛,但此时他又犯了一个致命错误——继续按照原来的思路服用了人参、茯苓和麦门冬。药吃下去简直是雪上加霜,先是他的齿间流血“如蚯蚓者无数”,紧接着全身高热,不久便溘然长逝了。
以上摘自罗大伦《女性养生三步走:疏肝 养血 心要修》第一章,全文如下:

罗大伦《女性养生三步走:疏肝 养血 心要修》第一章——
学会自我诊断,自己帮助自己
一、最好的保健医生,其实只能是自己
有人说,在一个地方生活,有两个朋友必须要交:一个西医朋友,一个中医朋友。西医朋友在您需要做各种检查甚至手术时,可以帮您联系床位,找医院里水平最高的大夫;而中医朋友可以在您身体不舒服时帮您望闻问切,从根本上调理您的身体。
不过,再好的朋友,也不可能随叫随到,生命有时很脆弱,真的等不起。譬如,一次感冒处理不及时,就会拖很久,甚至还会引起支气管炎、肺炎、中耳炎和病毒性心肌炎等,让自己多遭不少罪。身体是自己的,您不能只想着依赖医生,必须自己管理起来。
很多女性一心想依靠什么名医,经常跑大医院,频繁换医生、换药物。然而,即便您去的是全国闻名的医院,看的是口碑最好的专家,但在短短几分钟的面诊中,医生真的能对您的病情了如指掌吗?看病考验医生的能力,也考验患者的运气,方子正好特别对症,那是您运气好,而开的不够精准则是大概率现象,只要大方向没搞错,就已经很不错了。
当然,您不能怪医生,设身处地想一想,那么多病人等在那里,一个还没看完,另一个就已经挤了过来,医生忙到连上厕所都一路小跑,怎么可能还有时间深入了解每位患者,一丝不漏掌握您的病情呢?
公众号上,一位朋友说得很在理:“排队两小时,看病五分钟,这样还能毫无误差的把病治好,对方不是神医,而是神仙。”
尤其是中医看病,和破案差不多。所谓辨证施治,就是通过观察和分析,搜集出一条完整的证据链,找到治病的元凶,予以清除。其中不能漏掉任何一个环节,因为被漏掉的很可能就是病根所在。警察破案,一个细节上的疏忽,没准儿就制造出了冤假错案。同样的道理,医生漏掉关键的信息,也会出现误诊。我们都知道,世界上不存在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但更应该知道的是,也不可能有两个一模一样的病人,即使患上的是同一种病,每个人的症状也肯定存在差异。
说到底,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也只有自己最关心自己。
当然,必要时候我们还是要寻求医生的帮助,但即便您有大把时间整天泡在医院,也不可能只依赖医生就获得健康。平日里,还是要多发挥主观能动性,多依靠自己的力量,而这一切,都需要您自己先懂点中医。
二、女性养生分三类,您是哪一类
重视养生的女性,可以分成三类人。
第一类:天天吃补药,越养身体越弱
这些女性刚刚接触中医,仿佛打开了通往新世界的大门,眼花缭乱,看什么都新鲜,尤其是看到气虚、阴虚、血虚、阳虚等一大堆名词解释,会觉得这个也挺符合自己,那个也和自己很像。这就像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刚开始接触外国人一样,看着那些高鼻子、蓝眼睛,觉得全都差不多,后来接触多了就会发现,英国人、俄罗斯人、法国人长得都有各自的特点。学习中医也一样,需要多接触、多琢磨,日积月累,才能弄明白。
不过,第一类人还处在蒙圈的阶段,养生的愿望很强烈,但对自己身体上的实际问题却不是很了解,常常是大方向都没搞清楚,今天听见一个养生方法,觉得有道理就去试一试,明天听见另一个方法,似乎也有道理就也去试一试,根本没发现这些方法调理的方向是矛盾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最终的结果就是,身体阴阳颠倒,气血混乱,状况还不如以前。
有位找我咨询身体问题的朋友,是位50多岁的女性,家里条件一般,但买起保健品来手笔很不一般,屋里桌子上、床头上、柜子里,到处都堆满了瓶瓶罐罐。其中有人参、鹿茸、灵芝做成的中医补品,还有托人从国外带回来的鱼肝油等西医保健品;有补钙的、补血的、补脑的、补肾的、补气的,也有活血化瘀的。她原本只是有一点更年期综合征,而且不太严重,可这么乱吃一通后,身体自我修复的能力受到严重破坏,气血越来越虚,反而出现了一大堆新的毛病。
第二类:知道大方向,但不会瞄准
这类女性已经知道了一些中医知识,但还不够细致和完整,每当生病时,她们模糊的知道身体在哪方面出了问题,但不能做到“精确打击”。于是,凡是能起到类似作用的东西,都一起往上招呼,这就像拿机关枪朝一个方向扫射,一百多发子弹打出去,总能有一颗打中目标吧?最后,或许身体确实有了起色,但具体是什么起了作用,她自己也说不清楚。这里面还有一类,就是也知道大方向,但是就是不敢尝试,拖了好久,病情依旧。比如我经常收到类似的留言:“罗博士,我知道我是阳虚,很想尝试艾灸,可是又拿不准是否适合我,想了好久都不敢试,您说我适合艾灸吗?”真的见面,其实她就是阳虚,如果真的艾灸,身体可能早就好了。这一类人,需要具体指导一下,就更妥当了。
第三类:久病成良医
这类女性通常自己都曾有久治不愈的问题,于是自学中医,掌握了较多的中医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我有一位名叫安玉的女粉丝告诉我,因为自己身体总是出问题,所以一直很关注我的文章,经常做笔记。一次,她月经过后总是淋漓不尽,就用学到的方法自己进行分析。她发现,自己舌下两条静脉是紫黑的,马上意识到这是身体有淤血的指征,而脸上出现的斑点,和肚脐周围硬硬的肿块,也表明体内极有可能存在淤血。
于是她每天用温水冲服“三七粉”3克,尝试自己医治自己。开始时确实有些紧张,毕竟无法百分百确保对症。坚持到了第三天的早上,她在照镜子时惊喜的发现,舌下静脉的颜色有了变化,从之前的完全紫黑,变成了现在边缘处的微细血管已经呈现粉红色,她知道这是药起了作用,就放心继续用药。很快,她的月经开始正常,脸上的斑点也明显变淡,肚脐周围硬硬的肿块更是小了很多。当她喝了一周的“三七粉”后,舌下静脉的颜色基本转为粉色了。
这位安玉女士在粉丝反馈中说,只有自学中医,懂得中医的道理之后,才敢去尝试,而她现在已经成为全家人的保健医生,可以及时为自己和家人治疗很多小毛病。
三、懂中医,山药是灵丹;不懂,人参也是毒药
女性天然具备学中医的优势。
在中医里,辨证施治永远是最重要的,而辩证需要的是细心观察,这恰恰是女性最擅长的。
在我公众号的粉丝反馈中,还有一位女士,她过去对中医知识一无所知,孩子一发烧,就必定让孩子吃药、打针、输液,可各种抗生素越吃越多,孩子的体质却越来越弱。此外,她的父亲有高血压,她竟然不知道猪油对高血压患者非常有害,回家看望父亲时,还特意给父亲熬了一盆猪油,放在冰箱里嘱咐他慢慢吃。这件事让她至今后悔不已。她感叹道:很多疾病都起源于无知,很多生命也结束于无知。
从她自学中医后,事情开始有了改变。
有一天她接到丈夫的电话,说婆婆在老家突然病危。她急忙赶回去,只见昔日硬朗的婆婆,如今奄奄一息躺在重症监护室里,浑身插着管子,窗目紧闭,医生已经下了两次病危通知书,婆家人都认为老太太真的要不行了。
而她在问了婆婆的得病过程后,冷静地告诉大家:“放心吧,能治好!”
原来,老太太在端午节那天与邻居一起包饺子,当地的风俗是一个饺子必须有男人拳头那么大,老太太一顿饭吃了四个这样的大饺子,吃完就病倒了,被送到医院后直接就进了重症监护室。而这位女士得知情况后,从药店买来正宗的怀山药和焦三仙熬水,分次给婆婆喂下,结果,一个星期后婆婆就出院回家了。
因为懂得中医,两次病危通知书并没有让这位女士恐慌,反而在别人都要放弃的时候,依然及时抓住了病机。从头到尾,她没有把脉,没有看舌头,只是通过询问得病过程,就切中了病症的药害。特别智慧的一点是,她一方面用焦三仙化积食,一方面又用怀山药把老人的正气扶起来,这才让老人从生死边缘转危为安。
现在养生的书特别多,养生节目也不少,但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希望能够从中找到一个方子,一服药就解决眼前的问题,或者是能得到什么秘诀,可以踏实享用一辈子。其实,所有的药物和保健品,都必须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分清寒热和阴阳后才能使用。举个简单的例子,您是热症,就要服用寒药;您是寒症,就要服温热的药。如果得了热症还用人参,绝对是火上浇油。
没有中医理论指导的养生,是愚蠢的,也是可怕的。健康面前人人平等,哪怕您地位显赫,财力雄厚,名声响亮,只要用错了药,同样会出问题。苏东坡在文学史上头衔一大堆,但就是丧命于吃错药。宋代时候方书特别流行,大家都热衷于尝试各种药方,只要一个人说好用,一群人不由分说就都试上一把。那时候人们看病就像查字典,比如头疼了,就翻到方书里说头疼那一页,在下面列出的一堆方子中随便选一个,结果自然是贻害无穷,苏东坡就是受害者之一。
苏东坡的一生,可谓坎坷不断,大部分时间都在流放中度过,60岁时又被朝廷流放到了荒凉的海南儋州,直到四年后才获朝廷赦令,从儋州北归。苦尽甘来,一路上各级官员、亲朋故交全都盛情款待。当苏东坡到达常州时,正好是酷暑天气,晚上睡觉时觉得船舱里太热,索性坐在了舱外,还灌下了不少冷水解暑,内外夹击一下子就受了凉。到了半夜,急泻不止,凌晨时已经拉到全身无力了。中暑和喝冷饮导致的腹泻,是由于阳气被寒湿抑制住了,可以用治疗脾胃受湿、阴阳气细逆的“大顺散”,或者“清暑益气汤”,但他自己却用黄芪熬粥服用,将湿邪严严实实的堵在了体内。第二天,老朋友米芾又设宴款待,他赴宴后病情加重,胸腹胀痛,但此时他又犯了一个致命错误——继续按照原来的思路服用了人参、茯苓和麦门冬。药吃下去简直是雪上加霜,先是他的齿间流血“如蚯蚓者无数”,紧接着全身高热,不久便溘然长逝了。
这样的“医疗事故”并不只出现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而今很多人也一样会犯同样的错误,有病不分寒热,不问虚实,随便从哪抄来个方子就用,结果往往出了大问题。我之所以用大量精力来普及中医知识,就是想告诉大家,一定要分清寒热,辨明虚实,什么时候用什么方子,什么时候不能用什么方子,什么人适合用,什么人不适合用,必须都心里有数。就像前面那个救治婆婆的案例,怀山药和焦三仙都是平常的亦食亦药之物,如果懂点中医,它们就会成为救命的灵丹妙药,如果弄错了,像苏东坡那样,即使是千年人参,也是要命的毒药。
四、自我诊断,关键记住这四点
很多女性的身体会同时出现几个问题,她们往往会为此慌乱,既想将问题赶紧解决,又千头万绪不知从哪入手。在我看来,这就像身上挂了好几颗定时炸弹,就算再着急,也只能一个一个往下拆。至于先后顺序,可以参考“三步走”的思路,结合具体情况灵活处理。例如,有的女性有肝气郁结的问题,也有血虚的问题,就要先疏肝,再养血。不少女性很重视滋补,但每次一吃补药就上火,用各种方法养血都没有效果,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肝气郁结的问题没解决。只有疏通肝气之后,养血和其他滋补手段才能顺利进行。
而对于血虚并且又有淤血的女性,可以先服用“玉灵膏”补血,然后用“桃红四物汤”泡脚:
配方:熟地9克、当归9克、赤芍9克、川芎6克、桃仁6克、红花6克。
用法:熬水泡脚,水温不用太热,温水即可,一天泡两次,每次泡二十分钟左右,一天一剂,一周即可。
这个方子里的四物是指熟地、当归、川芎和赤芍这四味药,主要功效是养血活血。熟地黄是滋补肾精的,有固本的作用;当归是养血活血的;川芎也是活血的药,它进入血中能行气;赤芍可以养血,起收敛的作用。这四味药配合在一起,有补有通,是治疗妇科血症的良药。再加上桃仁、红花,就叫“桃红四物汤”,可以增加活血通络的作用,补血和化瘀同时进行。
用“桃红四物汤”泡脚一周左右,再每天服用“三七粉”1-2克化瘀。只要您确实存在血虚和淤血的问题,这个方向就是正确的,身体一定可以逐渐转好。
在我的粉丝群里,有很多女性朋友通过这样的方式,自己把身体调理得非常好,之前经年累月都没能治好的病,现在都痊愈了。而我也见过很多女性,她们没有好好学习过中医,对身体全然不了解,一遇到问题就很惊慌:“天啊,我怎么这么多毛病,这可怎么办?我该从哪里开始调理才好,真是越琢磨越晕。”其实,这些女性完全可以通过学习中医知识,学会自我诊断,自己对症调理。
自我诊断时,一定要记住以下四个要点:
(1)冷静观察
我相信,绝大多数女性自学中医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当医生,而是为了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尽量少生病,最好不生病,即使得病也能找出办法,把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虽然,我们无意成为专业医生,但要学会用医生的视角观察别人,尤其是对自己。
自我诊断的对象不是别人,正是自己。所以,当您感到自己的身体不舒服时,要先调整心态,不急不躁,把自己当成病人一样进行冷静观察,仔细想一想:自己吃过什么东西,近期是不是生过气,最近天气有什么变化,是不是穿的太少着了凉。或者穿得太多?当然,您还可以对着镜子看看自己的舌头,您的舌头平日里是什么情况您最了解,有什么变化也肯定一眼就能看出来。
(2)不能一刀切
病是复杂的,尤其对于女性。我学医这么多年,还从来没有见过任何一位女性的病是单独一个原因导致的,比如只有阴虚、只有血虚、只有淤血,或者只有肝气郁结,这种“只有某某而没有其他”的情况从未有过。
女性的病,常常是很多因素纠结在一起的结果。比如既有肝气郁结,同时也有血虚,甚至常常是相互矛盾的症状混杂在一起,比如既怕冷,却又感觉燥燥热,这在中医里叫寒热错杂,用白话说就是身上忽冷忽热,这种情况在女性身上十分普遍。
所以,自我诊断千万不能一刀切,不能死板的要求非黑即白,一定要杜绝这样的单线思维方式。
(3)不要先怀疑,后论证
自我诊断时,不要预先去怀疑自己得了什么病,然后再搜集证据来证明。您要像警察破案一样,事先不确定任何人是罪犯,也不相信任何人完全无辜,一切让证据说话。一旦您先给自己的病预设了一个怀疑的目标,眼睛就会只盯着与之相关的症状,而忽视其他症状,而那些症状也许更加关键。这就像您怀疑某个人是贼,最后会发现他的一举一动越来越像一个贼,但事实未必如此。
曾经听一位北京的朋友说,他的妻子某天回家后,说自己胳膊很麻,怀疑心脏出现了问题,很快她又感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这更加深了她的怀疑。朋友赶紧带着妻子去协和医院检查,各种心脏检查做下来,什么问题也没有。回家的路上,朋友替妻子拎包,在提起包的一瞬间,恍然大悟——原来她的包这么重——提着如此重的包,马不停蹄的逛了一下午商场,胳膊能不麻吗?至于她后来的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现象,不过是因为紧张、焦虑和恐惧导致的心理反应。
(4)不要自己骗自己
自我诊断,最重要的一点是诚实。自己脾气不好,就要敢承认,把它当成证据链中的一个证据,千万不要因为不好意思而自欺欺人。
吉林一家出版社的一位朋友曾带着他的女同事找我看病,我诊完脉之后,又看了看她的舌头,问:“您是不是经常生气,容易窝火?”
“没有呀,我脾气一直挺好的!”
我很纳闷,她肝气郁结的舌象十分明显,难道是我诊断错了?
后来,趁着她上洗手间的时候,朋友偷偷对我说:“罗博士,您看得太准了,全出版社近百号人,就数她脾气最大。”
诚实,是中医辩证的关键。过去,老人常常对我说:“人哄地皮,地哄肚皮。”在种地时糊弄农田,就长不出庄稼,最后挨饿的是自己。自我诊断也一样,如果您对自己还要捉迷藏、兜圈子,神仙也帮不了您。
识别二维码购买十二味金参丸
识别二维码购买人参盛和丸
识别二维码购买三子浓浆
识别二维码购买枣仁双须汤
心脑血管07|血管瘤的危险性,血管老化和心脏加压形成的高血压
学会自我诊断,自己帮助自己|罗大伦《女性养生三步走:疏肝 养血 心要修》第一章
曲黎敏解读《伤寒论》|第九章 二十多种疾病的中西医分析(上)
曲黎敏解读《伤寒论》|第十章 二十多种疾病的中西医分析(中)
曲黎敏解读《伤寒论》|第十二章 二十多种疾病的中西医分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