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黄:脾虚五大症状之三

作者: 王晓
标签:脾胃 ,脾虚 ,,病例 ,王晓 ,中医晓说 ,中医讲座 ,十二味金参丸 ,金参丸

  脾虚的第三个表现是什么呢?黄。

  在咱们中国有个词叫黄脸婆,就是说女人在身体正气衰退以后,首先会表现在脸上,五谷之精微不能上荣于面,所以脸色就开始发黄了。其实不仅有黄脸婆,黄脸汉更多,只不过自古以来大家都不是很关注男人的相貌,《西游记》里猪八戒有一句挺好玩的台词,粗柳簸箕细柳斗,世上谁嫌男人丑。男人负责赚钱养家,女人负责貌美如花。所以男人的容貌不像女人那么受关注,所以黄脸汉大家不是很关注,其实还是蛮多的。

  我们讲,一个人的脸色,一个健康的人、正常的人,脸色一定是红扑扑的,不管这人肤色白也好还是黑也好,一定要泛着点红晕。你看古人形容美女,美少女,她什么样的?面似桃花。有一首诗大家都很熟悉,“人面桃花相映红”。想想桃花的那个颜色,基本是白的,但不是很纯的那种惨白,而是白里面带着那么一丝红晕。皮肤黑的人,古人形容那些武将,面如重枣,脸色就跟熟透了的枣似的,黑红,发亮,人的脸色一定是发亮的。

  但是黄脸婆和黄脸汉,他们是什么样子呢?中医说面色萎黄,是没有光泽的很枯萎的那种黄,就跟秋天杨树、柳树上落下来的树叶差不多的颜色。《黄帝内经》里用了一个焦字来形容这种状态。,咱想想,把一张纸放在火上去烤一烤,发黄发黑而且没有光泽,灰突突的那么一个样子,而且它会变得柔韧性很差,一张纸本来是能卷起来能叠起来,但是烤焦的你试试看,一折它就断了。我们的皮肤也是这样,脾虚的人会脸色发黄、发黑,跟洗不干净一样,而且皮肤粗糙、弹性减弱。斑点,黄褐斑、蝴蝶斑、老年斑,基本上都是在这种脸色暗哑的人身上才会出现。

  那么咱们脸上的红色是哪来的呢?中医讲这是气血的颜色。一个人气血充盈的时候,你看小姑娘、小伙子,包括咱们一些脾胃很好的老同志,都是透着红、泛着光的。但是大部分人从三十岁左右,男的可能要晚一点,三十五岁以后黄脸汗才逐渐的多起来。为什么?对这个年龄段《黄帝内经》里面有很详细的描述。

  《黄帝内经》把人的生长发育过程总结出了一个周期性的规律,男人是八年一个周期,女人是七年一个周期。所以你看男人和女人有个挺明显的区别,小时候,女孩子发育早,男孩子要晚一些。这个很有意思。咱们到小学里去看看,小学生,一般班里考前三名的几乎没有男生。到初中的时候,男女就要各半了。到了高中的时候,前几名基本上是男生的天下。到成年以后,社会上各行各业拔尖的人才也是男的多女的少。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一个情况呢?因为男人主气,女人主血,男人天生的比女人的气要旺盛,在这个旺盛的气的推动下,男人的大脑更能够思考。所以说男人是理性动物,女人是感性动物,这个区别非常明显。

  但是在小时候,女孩子是从七岁开始发育,肾气发动推动了大脑发育,而男孩子他是八年一个周期,所以在第一个周期七八岁的时候,女孩子明显要比男孩子聪明,懂事也早,一直到十四岁,女孩子都是领先的。十四岁的时候,女孩子发育完了,男孩子还差两年,所以女孩子还能领先。但是大家到了十六岁,男孩子追上来了,大家都发育完了,女的就不如男的了。

  当然这说的是一般规律,聪明的女生跟笨的男生不能这样比。咱们只是从总体上来说,男的不管是从体力上还是脑力上,天生就占着很大的优势。这个发育的过程一直到什么时候呢?到五个周期。也就是女性三十五岁,男性四十岁,大家都发育到了巅峰,开始由盛转衰,阳极生阴。所以你看女人是三十五岁开始转衰,男人要四十岁,男人衰老也会晚一点,慢一点。

  这个转衰,气血开始变得衰弱,这个变化从哪开始呢?《黄帝内经》告诉我们,是从脾胃开始的。《内经》里的原文是这样说的:“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就是说她的脸色开始焦。刚才咱们讲了焦的意思,就跟烤焦的纸一样,黄、黑、脆。而且发始堕,头发也开始掉了。洗完澡以后,那下水道里面一绺一绺的,睡醒觉起来枕头上全是头发。咱们都是从这个年纪过来的,您可以回想印证一下,咱们老祖宗的《黄帝内经》到底对不对。

  但是,面始焦,发始堕,它有一个前提,这一切出现的前提是什么呢?“阳明脉衰”,就是阳明脉里面的气血衰弱,功能减退,导致了咱们面焦、发堕。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阳明脉?

  前面我们讲阴阳的时候曾经说到,阴阳是一个分类法,可以无限大,整个宇宙都可以分成一阴一阳;也可以无限小,一个细胞也能分出阴阳。人体当中最大的阴阳之分其实是气血,血为阴,气为阳,所有的人喜欢把气叫做阳气。我们平时看病的时候所说的阴阳是什么呢?是气运行的阴阳,就是说气是在不断运行不断变化的。消耗气推动身体的运行,这叫阳。中医有个专门的词叫升腾,气的升腾为阳。积累气增加身体能量储备,这叫阴。中医有个词叫肃降,肃降为阴。

  我们打个比方,用太阳来说一下这个关系。上午太阳上升是阳的一面,下午太阳下降是阴的一面。那么在阳的时候,大家想想,凌晨四五点钟太阳还没升起来,快要升起来的时候,它是不是也是阳的一部分呢?没错。八九点钟它在东方半空中,正在上升的阶段,也属阳。到正午了,升到顶了,也是阳。这三个时间同样都是阳,但状态完全不同。所以古人把阴和阳各自又分了三个阶段,就是少阳、少阴、太阳、太阴和阳明、厥阴。

  用咱们人一天的状态来做例子说明一下。

  人的正气实际上是从半夜子时也就是夜里十二点左右开始生发,这时候就属于少阳的阶段。少阳也是阳,但是还比较弱,不能让你醒来,你还在睡觉,就是说你还处在阴的状态下,但是阳已经产生了。

  阳越来越强盛,正气越来越活跃,到了早上六七点钟,随着太阳的升起,终于彻底活跃起来,于是人就醒来了。所以人在上午的精神体力都是最强的,这是太阳的阶段。

  但是到了中午,就开始有正气收藏起来,阳虽然还是非常旺盛,但是已经后继无力,没什么发展潜力了,这个状态叫做阳明。

  阳明之后人也就越来越疲惫,越来越多的正气收敛,所以下午虽然人还是醒着的,但是已经处于少阴阶段。

  到晚上九点来钟,阴是最旺盛的,叫做太阴,所以这时候人最困。

  如果十一点以前你没睡觉,会发现有精神了,因为这时候已经是厥阴,收敛的力量已经不足。十二点少阳又开始出现,进入一个新的轮回。

  所以说,阳明是阳之极、阴就要到来这么一个阶段,即将转阴了。

  当一个女人三十五岁的时候,她的气血开始亏虚,最先表现出来的是什么?不是少阳、太阳那些经脉,而是阳明。

  这有点像一个公司,当它非常兴盛、利润非常好的时候,大家的工资可以按时发放,进货的款、广告费用都可以及时支付,园区绿化做的非常好,离退休人员的医药费都可以快速报销,等等,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办得非常好,包括年底员工可以发到很多的奖金。这些钱都用完之后,最后是股东的分红,也可以分很多。

  但是当这个企业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首先要缩减的就是股东分红。而股东分红就等于是阳明,是资金流的最后一站。当利润减少的时候,最先影响的也是它。

  明白了为什么阳明脉先衰的道理,再来看我们身体里有两条经脉属于阳明,足阳明胃经和手阳明大肠经。

  大家有没有发现,就在三十岁左右的某一年,你的饭量不行了,就是二十八到三十五岁之间的某一年,这是女性。男性是八年一个周期,也是在第五个周期,就是三十二到四十岁之间,忽然就发现自己的饭量减少了。

  以前到了吃饭的时候会非常饿,而现在这种饥饿感减轻了。以前会非常馋,想吃一个什么东西吃不着很难受。我年轻的时候就特别喜欢吃肉,但是那时候(上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经济条件不是那么好,还不能天天吃肉,所以有时候挺长时间没吃肉了,非常想吃,的慌。但是现在即便是有什么想吃的东西也很淡,就是说并不是很馋。到了吃饭时间也不怎么饿,拖上半个小时一个小时也无所谓,甚至吃不吃都行。这种种的表现,中医讲都是胃气下降的表现。

  我们讲过,脾胃是全身气血的来源,所有脏腑经络里面的气血,说到底是来源于脾胃,是脾胃从食物当中运化出来的。脾胃不好,全身的气血都要衰败。而脾和胃这两个脏腑,胃主受纳,脾主运化,首先是胃要把食物吃进来,脾才有东西去运化。如果脾胃合起来就像一个生产气血的工厂,食物就是它的原材料,产品当然就是气血,那么胃等于是采购部门。胃不行,进来的东西少,原材料就不足,那拿什么去生产产品呢?所以中医对胃气是极为重视的。

  《黄帝内经》说,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就是说人要是没有了胃气就必死无疑。当然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还到不了完全没有胃气和死的程度,但是我们的衰老,确实在咱们三十多岁的时候,甚至有一些不注意保养身体的人,二十多岁,就开始胃气不足,这是确确实实存在的。

  一个最主要的标志性表现,就是脸色萎黄,《黄帝内经》用了一个焦字,“面始焦”。到下一个周期,第六个周期的时候,就更加严重,“面皆焦,发始白”。到四十二岁的时候,脸就全都焦了,焦的很严重了。男人要晚一点,但是到六八四十八岁他也要焦。不仅脸焦,发鬓斑白,鬓角开始白,花白头发了。

  我们的头发,中医讲发为血之余,我们认为当人在气血非常旺盛,脏腑都用不完有剩余的时候,才会去长头发。所以有一头亮丽的长发是气血充足的标志。而气血稍有不足,身体肯定会首先去满足脏腑的需求,没有那么多气血养那么多头发了,它就会掉、会白。面临这个情况,你看好多人去染发、烫头,头发一染,整个人显得年轻不少岁。但还是要注意,不仅仅要让外表显得年轻,更重要的还是咱们身体的气血充足,延缓衰老对我们的影响。

  咱们说到了面始焦、发始白的问题,多讲一讲脸上的一个问题,其实也是脾虚的重要标志,就是咱们老年人当中很常见的眼袋的问题。

  眼袋是怎么形成的?从解剖学上看,人的下眼睑有一条肌肉,其实不仅下眼睑,上面也有,现代医学上叫做眼轮匝肌,咱们睁眼闭眼就是这两条肌肉控制的。年轻人这两条肌肉都比较紧致。你看小孩,不管男孩女孩,一笑的时候这就鼓起一条小包,好像有一条小蚕趴在那特别可爱,所以美容人士管它叫卧蚕。有一次我的一个女性朋友看直播要买上面的东西,我心说什么东西?像个铅笔似的,她跟我说这叫卧蚕笔,敢情现在还有专门画这条肌肉的。这条眼部的肌肉松弛了,向下耷拉着以后,那个好看的卧蚕就变成难看的眼袋了。

  不仅下面的这条肌肉这样,咱们上眼皮也有眼轮匝肌,它也会这样。如果那个肌肉松弛了,耷拉下来就变成什么?跟肿眼泡似的。

  眼睛这一圈肌肉,眼轮匝肌,它不能太小,你看有些很瘦的人,眼轮匝肌太瘦了,没有脂肪,所以眼皮紧贴在眼球上,这是什么?金鱼眼,也不好看,是不是?所以这一圈肌肉不能太小,不能太瘦,但是也不能松弛,松弛就不好看。同样是一个东西,紧致一点就是好看的卧蚕,松弛了就是眼袋、肿眼泡。

  那么这个紧致和松弛是谁决定的呢?是脾。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中医说脾有固摄提升之力,所有的下垂都是脾的功能不足。

  其实分析一下这里面的原因,很容易理解。脾主肉,脾胃强大,运化进来的气血多,形成湿邪少,那么肌肉就发达,肌肉的张力好。这个肌肉是全身所有的肌肉,当然也包括这个眼轮匝肌。所以眼袋现象是衡量一个人身体湿气重不重,脾虚不虚的重要标志。

  解决眼袋问题的根本方法还是要健脾。脾胃强了,气血足了,自然的就肌肉紧致,脂肪减少,它就始终能够紧贴在眼睛上,我们身体也就会更健康。针对这种问题,简单的问题,我们就可以用十二味金参丸来调理。在健脾的同时,茯苓、薏米、芡实都是祛湿的,可以改善这一类的问题。

  从这个道理我们其实还可以扩展开来,身体各种各样的下垂,比如皮肤下垂,耷拉着,胸部下垂。

  过去很多农村老太太都知道一个窍门,家里有孩子生病的时候,她会去摸摸这孩子的生殖器,特别是男孩子非常明显,生病的时候摸摸他的睾丸。男同志们你们自己回忆一下,小时候阴囊包着睾丸都是紧紧地贴在身上的,很少有人会十几岁、二十来岁就耷拉着老长。但是到中年以后,阴囊慢慢的就变得越来越松,睾丸也就越来越下垂。到澡堂子里看看,几乎可以用这个特征来判断人的性能力。阴囊越松、下垂的,一定是勃起越困难,阳痿早泄。

  孩子生病,老太太为什么要摸他的生殖器呢?就是摸摸是不是下垂了,如果还是紧贴在身上,就说明这病没大事。要是下垂了,就要引起重视了,有可能会发展成大病。现在医疗条件好了,有点问题都去医院了,没人会这些招了,以前很多人都知道的。

  除了这些体表的下垂之外,还有一种病叫做内脏下垂。比如胃下垂、肾下垂、女性的子宫脱垂,就是说这些器官它不在原来的位置上。很多人对这些病有一个误区,胃下垂是哪的病?很多人会说那是胃病,肾下垂就是肾病,是不是大家都这么理解?错了。这些病不管是哪的下垂都是脾的病,就是脾的固摄提升能力下降了。

  咱们分析一下,咱们肚子里这一套零件,这所有的器官,大家想想,我们体内的内脏都有重量的,你把一堆东西摞起来放在那,上面的往下压着,底下的那些是不是就受到比较大的压力?我们的心、肝、肺什么的都堆在肠子的上面,堆在肾的上面,几十年、上百年,为什么不会把它压坏呢?就因为我们身体里面有这么一股力量,把这些器官往上提,把它们固定在一个位置上,这就是中医所说的固摄提升之力。

  那么从现代解剖上来说,这个力量在哪?是所有的器官它都有一组肌肉,把它固定在附近的骨骼、相邻的脏器上,医学上管这些肌肉叫系带。之所以那些器官会下垂,就是系带的力量不够了,变松了,所以才导致了器官位置变化,下垂。

  那么这些肌肉为什么会变松?用现代科学的话来说,它是因为缺乏营养,对不对?这里面蛋白质、脂肪或者是一些微量元素的缺乏,导致了肌肉无力。但是你想想,为什么一家人大家都在同一口锅里吃饭,有一个人就缺乏营养,其他的人就没事?不可能全家都得了这个病,是不是?所以说所谓的缺乏营养,很多时候不是吃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他脾胃不行,对营养的吸收和利用就产生障碍,同样吃饭他就缺乏营养,肌肉松弛,造成这儿那儿的下垂。

  比如我曾经遇到过一个病人,这个病人年纪不大,五十出头的一个女同志,姓王。她在医院诊断的是二级子宫脱垂。什么症状呢?漏尿,有时候快跑几步或者是咳嗽两声,内裤就湿了。还有就是腰疼、肚子疼,特别是痛经来的时候,一天都起不了床,非常重的痛经。从小痛经,她也没当回事,可就在找我来的半年前,站着淋浴的时候,她觉得下面坠胀的疼痛感,仔细一看发现阴道口露出一个肉块,可把她吓坏了,赶紧去医院检查,就这么确诊了子宫脱垂。当时她进行了手术,把子宫周围松弛的系带通过手术给收紧,把下垂的子宫恢复原位。但这位女同志由于系带太过于松弛,术后没几个月子宫又脱垂了。

  再去医院,医生就说你这个老手术也不是办法,我认识个中医大夫,你去找她看看吧,或许中医有办法,因此她找到了我。当时我给她用的方子是什么呢?非常常见的一个方子,补中益气汤。

  这是李东垣的方子,算是李东垣的代表作。现在药店里卖的一个成药补中益气就是按照这个方子做的,但是成药用量都比较小,因为需要适应大多数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也不敢用太大的量。这位女士我没让她吃成药,而是开方子,里面的黄芪和党参都加了四倍量,另外还加了一点补肾驱寒的药材进去,就是说我用补中益气汤做了加减。这位王女士喝了一个月,漏尿减轻,腰、肚子疼痛基本消失,子宫从吃药的第十来天开始就没有再掉出来过。一个月之后,我就让她停掉了汤药,开始用十二味金参丸调理脾胃。一直到现在差不多有两年了,没有再犯过,十二味金参丸已经成了她生活当中的一部分,每天早上都要吃三丸。

  她这个病什么道理?其实她这个漏尿、肚子疼,都是受子宫脱垂的影响,当然跟她寒邪比较重也有关系,但是主要还是脾虚,固摄提升之力不够,她的子宫才会往下坠。给她用了两个方子,都是健脾的,只不过一个是比较厉害的补中益气汤,一个是缓和一点的食疗的金参丸。

  从这咱们也看这个治病和养生的区别,治病用药比较猛,你看我连成药都不用,因为它没那个力量。但是用汤药快速见效之后,这病好了没有?只能说基本好了,但想要以后长治久安,还是要靠养,总不能天天喝汤药。

  咱们从一个脸色发黄讲到了脱发、白发、眼袋、皮肤下垂、乳房下垂以及内脏下垂。内脏下垂有时候就是严重的疾病了,从好不好看的问题到能不能活的问题,都跟脾胃的关系很大。而脾胃是气血的来源,脾胃不足气血就不足,气血不足就会导致全身早衰。

  很多病,西医叫做功能退行性改变。手脚凉、怕冷、自汗、头晕耳鸣、精神萎靡、体力衰退,还有心悸气短、失眠多梦、健忘心悸、精神恍惚、抗病能力差等等,很多的症状到医院去检查又没有实实在在的病,器官都是好的,现代医学就说没有病理改变,只是功能性的,他对这个不是病的病没有任何办法。但是中医就认为这已经是病,而且有时候已经是比较可怕的大问题了,需要及早调理。

  所以说我们注意养生尤其是中医养生的朋友,平时一定要多观察,多注意我们的气色。如果我们的脸色暗哑萎黄,绝对不单纯是一个好看难看的问题,其实都是咱们身体发出的呼救,在提示我们,缺气血了,要赶紧解决了。很可惜,大部分人没有读懂这些信号,以为不是问题,都是生理现象。殊不知我们的健康就在一次又一次的疏忽当中垮掉了,想要实现百岁的长寿梦更是变得特别困难。

  我们直播间里面也有不少朋友经过健脾补肾通瘀的养生调理,这些年身体上了一个台阶的也不在少数。

  前几天还有一位朋友跟我联系。这位朋友跟咱们节目有快两年了,2023年年初就跟着我们的课程。她当时身体非常不好,刚刚得完新冠,身体虚的不行,吃饭也吃不下,一个不合适就会反胃呕吐。脸色也是蜡黄蜡黄的,脚下更是一点根都没有,似乎一阵风都能吹到。她当时心里面预感非常不好,心里都开始给自己做心理建设了。

  后来她老伴也是偶然经过朋友的推荐来到了咱们中医晓说的直播间,开始看咱们的课程。一边看咱们的课程,朋友就建议她把金参丸吃上,说你现在的情况,首先必须得调理好脾胃,脾胃太虚了,把金参丸吃上。当时她哪有胃口吃这个丸子,喝点稀粥有时候喝着不合适都翻江倒海的。老伴就想了一个办法,把金参丸用水调开,调成糊糊喂给她吃。还别说,金参丸吃下去以后,还真没有出现反胃的情况。她吃了金参丸差不多十来天,胃口就渐渐的好起来了,整个人也有力气了,脸色也渐渐有血色了。到现在快两年了,身体完全恢复正常,比一般同龄人身体都要好。

  这个例子也告诉我们,一定要及时的调理脾胃,补益气血。气血上来了,精微上浮于脸,才能够耳聪目明,气色红润。我们看年画上那些神仙人物,不论年龄大小,脸色一定是粉中透红的。其实脸上的红色就是气血的颜色,气血上去了自然就好看。可是现代人不懂得调理,尤其是你看现在爱美的年轻人,白里透红的脸色是怎么来的?是画出来的,过分的追求外在的东西,用的是这个膏那个水,很多昂贵的护肤品用上去那都是怎么样?当时确实是水嫩了不少,但是效果不长久,几个小时以后又恢复原状。

  养护身体必须是从内而外的气血足才会有好气色。所以说想要有好的气色,及时的调理身体,需要注意健脾。

 

摘编自《中医晓说》视频直播讲座(王晓主讲)

 

 

 

人参盛和丸小程序二维码

识别二维码购买人参盛和丸

 

十二味金参丸小程序二维码

识别二维码购买十二味金参丸

 

十二味金参丸小程序二维码

识别二维码购买三子浓浆

 

十二味金参丸小程序二维码

识别二维码购买枣仁双须汤

 

 

  为什么有人说“西医让人明明白白的死,中医让人稀里糊涂的活”

  病例|这位女士被体检和西医害惨了

  病例|两次抢救术后高危西医束手无策中医如何让他恢复健康

  人老不老关键不看岁数,而是看这四点

  “食不和则寝不安”与子盗母气

  懒:脾虚五大症状之五

  黏:脾虚五大症状之四

  黄:脾虚五大症状之三

  胖:脾虚五大症状之二

  甘:脾虚五大症状之一

  “饭后百步走”是什么时候走?

  原来这么多年书上关于“学而时习之”的说法都是错的

  脾胃是健康的基石

  人参盛和丸的组方和自制方法

  从吃自制药丸反酸恶心咽喉肿痛看药材炮制的重要性

  千万不要发展到老年痴呆

  原来痛风这么简单

  肾不好会怎样

  秋冬养生,补肾是重中之重

  病例|高烧“治”好高血压

  心脑血管12|五类降压药之第五类

  心脑血管11|五类降压药之第四类

  心脑血管10|五类降压药之第三类

  心脑血管09|五类降压药之第二类

  心脑血管08|五类降压药之第一类

  心脑血管07|血管瘤的危险性,血管老化和心脏加压形成的高血压

  心脑血管06|心脑血管病患者一个非常可怕的误区

  心脑血管05|不要因为体检报告好就掉以轻心

  心脑血管04|如何赢得人一生与疾病的拔河比赛

  心脑血管03|水湿痰瘀与高血脂

  心脑血管02|血液运输和“氧化损伤”

  心脑血管01|血管有多重要

  郝万山讲解《伤寒杂病论》作者、医圣张仲景

  视频|中医晓说·肾专题

  视频|中医晓说·心脑血管专题

  视频|中医晓说·《黄帝内经》专题

  在线咨询|尿急憋不住尿

  在线咨询|股骨头坏死,下肢肿胀,胃胀,反酸,烧心

  在线咨询|主动脉粥样硬化,脉压差很大,尿黄异味重,肠鸣音

 

  视频|习近平向2024世界传统医药大会致贺信

  83名中医师撑起一个IPO

  学会自我诊断,自己帮助自己|罗大伦《女性养生三步走:疏肝 养血 心要修》第一章

  图解舌诊:7种体质人群常见病调理方法速查速用

  曲黎敏解读《伤寒论》|序 能自救,是最大的福报

  曲黎敏解读《伤寒论》|第一章 学医的次第

  曲黎敏解读《伤寒论》|第二章 抑郁与躁狂

  曲黎敏解读《伤寒论》|第三章 中成药的使用

  曲黎敏解读《伤寒论》|第四章 中医、西医的治病思路

  曲黎敏解读《伤寒论》|第五章 中医看病:望闻问切

  曲黎敏解读《伤寒论》|第六章 脾胃问题:阳明病

  曲黎敏解读《伤寒论》|第七章 如何辨别阴虚、阳虚

  曲黎敏解读《伤寒论》|第八章 懂方子,还得懂经脉

  曲黎敏解读《伤寒论》|第九章 二十多种疾病的中西医分析(上)

  曲黎敏解读《伤寒论》|第十章 二十多种疾病的中西医分析(中)

  曲黎敏解读《伤寒论》|第十一章 妇科、男科疾患

  曲黎敏解读《伤寒论》|第十二章 二十多种疾病的中西医分析(下)

  曲黎敏解读《伤寒论》|第十三章 常见又难治的病

  曲黎敏解读《伤寒论》|第十四章 千古医圣张仲景

  曲黎敏解读《伤寒论》|结语 尊重生命,不过度治疗

  曲黎敏解读《伤寒论》|跋 有悠然的心,才有悠然的生活

 

上一个
黏:脾虚五大症状之四
下一个
胖:脾虚五大症状之二
最近修改: 2025-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