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饭后百步走”是什么时候走?

作者: 王晓
标签:脾胃 ,王晓 ,中医晓说 ,中医讲座 ,

“饭后百步走”是什么时候走?

 

  我们保护脾胃健康需要做什么呢?

  首先从生活习惯上来说,保障脾胃健康的好习惯,排名第一的我觉得是放开点心情,少想点事。

  中医一向都非常重视情绪对健康的影响,情绪过度会导致我们气机运行不畅,从而导致一系列疾病。这当中有一种情绪,如果过度就会影响我们的脾胃健康。哪一种情绪呢?思虑。

  中医讲思则气结,就是说一个人整天想事太多的时候,他的气会产生纠结。

  我们说脾主运化,它是两个功能,一个是运,一个是化。这个运化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运化水谷,一方面是运化水湿。所谓运化水谷,就是把食物中的营养运到全身,化成气血。而运化水湿就是把身体里的垃圾湿邪运到肝肾去化掉,排出体外。

  无论是运化水谷,还是运化水湿,运都是在前面的,先运输送到合适的地方才能化。因为脾胃担负着运化的功能,所以它有一个很重要的要求,就是要运输首先路得是通的。所以当气血逆乱、纠结、不通畅的时候,对脾胃的损伤是很大的。思则气结,思虑过重,运输的道路就不通畅,就会伤脾胃。

  所以我们说到脾胃健康,首先要提醒大家的就是情绪的影响。思伤脾胃。你看那些性格大大咧咧,整天嘻嘻哈哈的人,往往肠胃病比较少,爱琢磨事的知识分子,用脑过度的人,脾胃不好的多。

  用现代科学的道理来分析一下,原因就是大脑在思考的时候耗费的能量是很大的,各种营养消耗非常大,所以全身的血带着氧气、营养都要往大脑集中。你发现没有?想事想多了脑子就容易迷糊。包括学生学习,看书看多了,数学题特别费脑筋,容易迷糊,而且还容易失眠,这就是大脑的气血供应不足的表现。那么当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咱们想想,全身的血都优先跑到大脑去了,脾胃里面是不是就少了?势必就要损伤脾胃。

  其实器官之间争夺营养的事情,反过来也是成立的。你看刚吃饱饭的时候,人会有点犯困,每个人程度不一样。有的人严重一些,吃了饭困得睁不开眼,也有人很轻,几乎感觉不到,但是再轻也会有一点。这说明什么?说明大量的血液都跑到胃里面去了。刚吃完饭的时候,胃的蠕动收缩负担加重,需要更多的血和营养。大量的血流向胃以后,导致大脑暂时性的缺血了。

  很多人有饭后散步的习惯。民间有句民谣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咱们正确理解这句话,绝对不是吃完饭了马上就去散步。正确的方法是吃完饭之后,你至少要静坐半个小时以上,再起身活动。道理很简单,刚吃完饭胃负担加重,需要更多的血、氧气和营养。那你起身活动的话,越剧烈的活动你四肢所需要的血就越多,就跟胃产生了争夺。胃的血不够了,对胃就是个损伤。

  咱们很多人说,我吃撑了活动活动消食。错了,首先你就不应该吃那么多,吃撑了再去活动消食,如果经常这样的话,离胃病就不远了。

  通过这三个例子,思伤脾、饭后迷糊和饭后百步走,实际上提示咱们一个道理,就是刚吃完饭的时候,尽量不要做些消耗营养的事情。不管是从体力上还是脑力上,最好是闭目静养,啥也不想,半个小时以后再起身活动。如果你不管不顾,吃完饭马上就去做运动,或者就去读书看报,想工作上生活上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甚至是很不愉快的事情,再生点气,甚至有的人一边吃着饭一边还要看手机,还有些年轻人早上起得晚要赶去上班,没时间吃早饭,买个面包、包子什么的,一边走一边吃。这诸多的坏习惯,都会造成胃里面的气血也就是营养和氧气供应不足。

  供应不足,胃的那块肉就没力气,缺乏能量了哪来的力气呢?没力气它研磨食物的速度就变慢。另外脾胃喜欢稀的小块的食物,不喜欢大块的硬的食物。同样是大米,喝稀饭就比吃干饭好一些。食物越小对脾胃越好。所以我们讲究吃饭的时候要细嚼慢咽,尽量把它嚼碎一点,减轻咱们脾胃的负担。

  肉食比素食脾胃的负担更大。你看现在很多人提倡吃素,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但是肉类完全不吃是不行的,营养不够。蛋白质、脂肪这些重要营养主要是从肉食中获得的,不吃肉,这些东西就要缺乏。那么又要吃肉又要保护脾胃,怎么做呢?所以建议咱们多喝肉汤少吃肉。不管是做鱼、做肉、做鸡,都要多炖一会,多喝汤少吃肉。尤其老年人,咱们脾胃功能都退化了、衰老了,不像年轻人那么强大了,更容易受损。所以中医自古以来说粥是最养人的东西。这个粥不仅是米粥,包括肉粥。

  通过这个原理,我们也就能够理解我们讲吃饭的时候为什么要细嚼慢咽,实际上也就是通过嚼把大块的变成小块的。还有我们讲要七八分饱,少吃多餐,忌讳暴饮暴食,为什么?就是别一下子把胃撑得太大。咱们的胃就跟一个气球似的,买一个气球来,你要是一下子把它吹得太大了,它就再也缩不回原状了,变松了。就是说一下子吃得太多了,会把胃撑坏。

  但是咱们为了保护脾胃,每顿饭都少吃,那一天下来总量不能少,总量少了咱们气血就少了,所以怎么样?少吃多餐。按正常人来说,一日三餐按时吃,早上是在七点,中午十二点,晚上六点,正常人都是这么吃。但是咱们说七八分饱,不到点就饿了怎么办?中间可以加一点点心之类的,在两顿饭中间加一点,保持不要饿着就行了。这样你的胃里面时刻都有东西,又不会撑着。

 

 

摘编自《中医晓说》视频直播讲座(王晓主讲)

 

 

 

 

人参盛和丸小程序二维码

识别二维码购买人参盛和丸

 

十二味金参丸小程序二维码

识别二维码购买十二味金参丸

 

十二味金参丸小程序二维码

识别二维码购买三子浓浆

 

十二味金参丸小程序二维码

识别二维码购买枣仁双须汤

 

 

  为什么有人说“西医让人明明白白的死,中医让人稀里糊涂的活”

  病例|这位女士被体检和西医害惨了

  病例|两次抢救术后高危西医束手无策中医如何让他恢复健康

  人老不老关键不看岁数,而是看这四点

  “食不和则寝不安”与子盗母气

  懒:脾虚五大症状之五

  黏:脾虚五大症状之四

  黄:脾虚五大症状之三

  胖:脾虚五大症状之二

  甘:脾虚五大症状之一

  “饭后百步走”是什么时候走?

  原来这么多年书上关于“学而时习之”的说法都是错的

  脾胃是健康的基石

  人参盛和丸的组方和自制方法

  从吃自制药丸反酸恶心咽喉肿痛看药材炮制的重要性

  千万不要发展到老年痴呆

  原来痛风这么简单

  肾不好会怎样

  秋冬养生,补肾是重中之重

  病例|高烧“治”好高血压

  心脑血管12|五类降压药之第五类

  心脑血管11|五类降压药之第四类

  心脑血管10|五类降压药之第三类

  心脑血管09|五类降压药之第二类

  心脑血管08|五类降压药之第一类

  心脑血管07|血管瘤的危险性,血管老化和心脏加压形成的高血压

  心脑血管06|心脑血管病患者一个非常可怕的误区

  心脑血管05|不要因为体检报告好就掉以轻心

  心脑血管04|如何赢得人一生与疾病的拔河比赛

  心脑血管03|水湿痰瘀与高血脂

  心脑血管02|血液运输和“氧化损伤”

  心脑血管01|血管有多重要

  郝万山讲解《伤寒杂病论》作者、医圣张仲景

  视频|中医晓说·肾专题

  视频|中医晓说·心脑血管专题

  视频|中医晓说·《黄帝内经》专题

  在线咨询|尿急憋不住尿

  在线咨询|股骨头坏死,下肢肿胀,胃胀,反酸,烧心

  在线咨询|主动脉粥样硬化,脉压差很大,尿黄异味重,肠鸣音

 

  视频|习近平向2024世界传统医药大会致贺信

  83名中医师撑起一个IPO

  学会自我诊断,自己帮助自己|罗大伦《女性养生三步走:疏肝 养血 心要修》第一章

  图解舌诊:7种体质人群常见病调理方法速查速用

  曲黎敏解读《伤寒论》|序 能自救,是最大的福报

  曲黎敏解读《伤寒论》|第一章 学医的次第

  曲黎敏解读《伤寒论》|第二章 抑郁与躁狂

  曲黎敏解读《伤寒论》|第三章 中成药的使用

  曲黎敏解读《伤寒论》|第四章 中医、西医的治病思路

  曲黎敏解读《伤寒论》|第五章 中医看病:望闻问切

  曲黎敏解读《伤寒论》|第六章 脾胃问题:阳明病

  曲黎敏解读《伤寒论》|第七章 如何辨别阴虚、阳虚

  曲黎敏解读《伤寒论》|第八章 懂方子,还得懂经脉

  曲黎敏解读《伤寒论》|第九章 二十多种疾病的中西医分析(上)

  曲黎敏解读《伤寒论》|第十章 二十多种疾病的中西医分析(中)

  曲黎敏解读《伤寒论》|第十一章 妇科、男科疾患

  曲黎敏解读《伤寒论》|第十二章 二十多种疾病的中西医分析(下)

  曲黎敏解读《伤寒论》|第十三章 常见又难治的病

  曲黎敏解读《伤寒论》|第十四章 千古医圣张仲景

  曲黎敏解读《伤寒论》|结语 尊重生命,不过度治疗

  曲黎敏解读《伤寒论》|跋 有悠然的心,才有悠然的生活

 

上一个
甘:脾虚五大症状之一
下一个
原来这么多年书上关于“学而时习之”的说法都是错的
最近修改: 2025-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