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心脑血管01|血管有多重要

作者: 王晓
标签:心脑血管 ,王晓 ,中医晓说 ,中医讲座

心脑血管01

血管有多重要

(“中医晓说”直播讲座20241027日)

 

 

  从今天开始,要针对咱们入冬以后另一个重要的病症来进行针对性的调理,什么病症?就是心脑血管疾病。因为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最高发的时期。我准备给大家专门做一个心脑血管疾病的普及调理月。从现在开始吧,到下个月的下旬结束,用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围绕心脑血管的三大部分,也就是血管、血液和心脏,好好地给大家讲一讲心脑血管疾病的特点、根源,普及如何调理预防。

  这三大部分我们先从哪开始讲起呢?要先从最基础的器官说起。这个基础的器官是什么呢?就是血管。

  关于血管的作用,其实它更多的还是起到的是承载的作用,更类似于我们平时生活当中的路。

  在八、九十年代的时候,那个时候我们国家可以说用一穷二白来形容是不过分的。老百姓们普遍是过着节衣缩食的日子。为什么过得穷?很重要的原因是咱们太闭塞了。

  从国外环境角度来讲,我们都没有开通航线,没有贸易往来,所以融入不了全球化的进程中去。

  从国内环境来讲,道路也都不通畅,导致很多地方明明有很多好的东西(特产),结果在大山里面运不出来。

  在80年代后期,沂蒙山区的那些个大山里面,很多小山村都是很穷的。小孩上学,当时一年要交两块钱学费,很多人家都交不起。

  但是这山里并不是没有资源,野生的药材到处都是,山上种出来的苹果、梨都特别好吃。那里的人也特别的朴实,特别勤劳。为什么这么穷?就是因为路不通。山里的东西只能靠驴背出去,所以穷。

  但是后来90年代通了路以后,这些地方一下子说不上富吧,最起码大家手里都有余钱了。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咱们国家就认识到了道路的重要性,就开始大力的开始修桥修路。

  有一个口号大家还记得吧?要想富,先修路。直到2010年之前,随处可见,那时候全国走到哪都在修路。直到2010年以后才逐渐少了。为什么少了?不是修路不重要了,而是全国的道路建设都差不多了,这个道路网大致修完了。

  从天上飞的飞机到铁路再到公路,都算是道路,空中的飞机飞的路线也算是路,它也要沿着固定的航线飞,这都是道路。

  现在咱们国家的道路有多好,无论你从哪到哪,国内来说应该是没有一天到不了的地方了。哪怕是从哈尔滨到海南岛,或者是从山东到新疆到西藏,基本上就是从最北头到最南头,或者是最东头到最西头的距离,好几千公里,一天时间肯定也能到了,现在交通太方便了。

  但是想想以前,不用太早,就说二三十年前吧,从石家庄去趟北京,直线距离也就300km不到吧,到那得走一天。现在这个交通真的是太厉害了。

  这么便捷的交通给咱们带来的是什么呢?是人民收入的提高。我们以改革开放这40年为例吧,在初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78块钱,到今天已经达到了3万多块钱,翻了200多倍。这都是得益于道路系统的发达。

  除此之外,还有就是让大家物质生活更便利了。比方说现在年轻人都流行网购,无论是从哪发货,顺丰快递基本实现了第二天送达。有一次,我在网上买了一个拉杆行李箱,晚上10点下的单,第二天上午8点钟就给我打电话送到了,快的我都有点懵。你想想,为什么这么快,10年前怎么达不到这么快?归根结底,路好了,路通了,发挥了作用,功不可没。

  说到这,想起之前听一个历史学家的讲座,我没事的时候喜欢听这些东西。这个人讲明朝是怎么灭亡的,跟当时的交通条件有很大的关系,我觉得他说的很对。

  明朝的灭亡,跟其他的朝代灭亡很不一样。清朝到最后腐败的不行了,跟日本打仗输了,跟八国联军打仗输了,跟俄罗斯打仗又输了,背着巨额的战争赔款,拼命的压榨老百姓。全国的老百姓,都实在活不下去了,这才起来造反,推翻了清朝。

  前面那几个朝代,宋朝是因为有一个太强大的邻居,蒙古,几乎把欧洲全占领了。蒙古人太能打了,宋朝没打过,灭亡了。

  再往前,唐朝是因为军阀割据,那些在外面的大将军、节度使太强大了,最后造反,国家乱了。

  这些朝代之所以灭亡,都是因为他们整体的国力确实不行了,但是明朝就很奇怪。

  那位历史学家说,明朝后期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尤其是江南一带,浙江、江苏、山东、河南这些地方都非常富裕,人民的幸福指数还是挺高的。

  它的邻居满清,皇太极。对于大明来说,皇太极一共才五六万军队,根本就不是一个层次的对手。当时皇太极充其量也就算是一帮比较强大的土匪,偶尔攻占一个城市,他们的目标也就是抢点东西。

  其实一直到清兵入关几十年以后,换了好几代皇帝了,到了康熙年间,清朝那些高层统治者才确定自己是真的把全中国都占住了。在此之前他们都很不自信,觉得我们怎么能占了中原?这太不可思议了,随时准备撤回去,也就是说连他们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能把大明朝给灭了。

  那么,明朝的灭亡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呢?是西北的天灾,连续五六年的大旱,颗粒不收,几千万灾民没饭吃起来造反,李自成、张献忠。当时面临这个情况。

  明朝其实是有粮食的,江苏、浙江年年丰收,粮食多的是,为什么崇祯皇帝不把江南的粮食运到西北去救灾?因为运不过去。那时候的运输是靠马车拉,粮队还要有军队护送。马车一步一步的走,从江南走到西北,要走好几个月,路上光是这人吃马喂,一车粮食到了地方三分之二就没了,所以根本救不了。这儿粮食堆成山,那儿缺粮饿死人,所以导致了西北几百万人造反,最后明朝灭亡了。

  所以说,导致它灭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是交通不发达。

  这事要是放在现在,要是哪一个地方旱灾了,粮食不够吃了,当然也会给人民的生活、给国家带来一些麻烦,但是绝对不是什么伤筋动骨的大事。这个地方粮食欠收了,从别的地方调过来,一天就到,无非就是国家补贴点钱而已。现在咱们国家这么富强,绝对不是大事。

  今天咱们连续举了几个例子来说明交通的重要性,以及路的重要性,小到一个人的吃穿享受,大到一个村子、一个地区甚至是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是不是通畅都是至关重要的事情。所以刚才说,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咱们国家有一句口号,要想富,多修路,绝对不是空穴来风,这是非常有道理的。咱们国家这些年发展这么快,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这么快,跟八九十年代勒紧腰带修路有直接关系。

  在我们身体里面,承担着道路职责的是什么?就是我们的血管。血管对于我们身体的重要性,其实比起道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还要厉害。社会发展没有完善的交通网,最多是发展慢些,大家穷一点,但是血管只要有哪个地方不通,就要有病,甚至会要了我们的命。

  理解了血管的重要性,接下来我们讲一下关于血管的一些基本概念。

  首先说血管的长度,我们的血管很长。长到出乎所有人的想象。如果把我们的血管一根一根的全都连起来,那能有多长?至少是9.6万公里,能绕地球的赤道转2圈半。也有人说总长度是15万里的。计算方法不同,得出的结果会有偏差。但是我们算保守点说,绕赤道2圈半,这个长度也是很惊人。记得我当学生的时候,上课听老师讲这个数字,第一感觉就是不可能,不相信。别说血管了,就说这一个人一共那才多大。记得当时我跟同学说了这么一句话,我说就算是把整个人搓成一根细长条,长度达到9.6万公里的话,那就一点儿肉味儿都不可能有了。

  但是,血管的的确确就有这么多,有这么长。这么长的血管,有粗的,有细的。全身最粗的血管是心脏上的主动脉,直径就是3cm。一个中等个大的核桃,它的直径差不多就是3cm,最粗的血管就有这么粗。最细的血管,毛细血管只有一两个细胞,中间的直径只有六七个微米,肉眼是绝对看不见的,显微镜倍数小了都不行。40倍以上的显微镜才能看到毛细血管,它里面的管道,只能通过一两个红细胞,就这么小。

  这其实跟道路也有相似的地方,那道路也是有大有小,最宽的十几条车道的高速主干线,最窄的,您家里的楼梯走廊,不到1米宽,那也是路。

  咱们一直在用道路比喻血管,但是咱们的血管比现在的交通网还要发达,它全是单行线,很少会发生逆行抢道的情况。注意,我这里说的是很少,不是绝对没有,也有走错了路逆行的,那就是病了,后面我们会讲到,这里先说正常人。

  正常人的血管分成三部分。一类是血从心脏里出来的时候走的,叫动脉。刚才说了,最粗的血管是心脏上的主动脉。动脉越分越细,越分越多。到了毛细血管的级别,里面就要发生一些物质交换,把营养带给细胞,把细胞代谢产生的垃圾废物带出来,这些变化都在毛细血管里进行。这时候它就不能再叫动脉了,而是称作微循环,也就是毛细血管。交换结束以后,这些血又要沿着另一条线路回到心脏,先小血管汇聚到大血管,再到更大的血管,最后回到心脏去。这回去的路,就叫静脉。

  所以咱们的血管是三部分组成的,动脉、微循环和静脉。外加上动力的来源心脏以及血液,就形成了整个血液循环系统。

  如果我们的血管出现问题,整个血液循环系统的运行就会出现危机,相应的器官组织和细胞就会出现灾情,严重的话可能会危及我们的生命。

  我们拿血管的收缩和舒张来说吧,这个是血液在全身流动的重要保障。我们人身体的血液,大约有4000ml左右。当然这不是绝对的数值,它也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人多一些,有的人少一些,都是正常的。

  那么这4000ml的血液差不多就是4kg8斤)的血液。在我们身体里面完整的走一圈,那需要多久?我们通过简单的计算就知道了。我们的心脏每次泵血大约是70ml,一分钟心跳60~100下,也就是说我们的心脏一分钟的泵血量大约是4200ml7000ml之间,也就是说35秒到一分钟左右的时间里,我们全身的血液从头到脚的就能够完成一整个循环了。

  你想想,这么多的血液,如果光是心脏来做动力的话,那它得需要多大的力气?不太现实的。所以它就需要全身的血管来跟着心脏一起配合,同心协力一起来推动血液的运转。这就好像过去河里面那个拉船的纤夫,在首领身先士卒的带领下,指挥着那些纤夫,排好队伍拉着纤绳,步调一致、整齐划一的前行。而心脏就像是首领,血管更像是干活的纤夫,二者缺一不可。缺一个,咱们身体的供血供氧都要受影响,我们人的健康和生命就要受到威胁。

  所以说血管的收缩和扩张功能对整个血液的正常运转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血管在运输血液的动力所在。一旦收缩和扩张功能受阻了,没有力气了,所有的负担就要转移到心脏上面,心脏就要承担更多的压力。久而久之,就有可能把心脏给累垮了,心脏一旦累垮,我们人也就要死掉了。

  再比方说,我们的血管壁有薄厚之分,随着年龄的增大,咱们很多人上了年纪以后,血管都会变薄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现在我们吃的许多抗凝血的药物以及活血化瘀的药物,比如说阿司匹林、华法林、肝素钠等等,都有可能会导致血管壁变薄。以及现在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高血压问题、动脉粥样硬化问题,都会导致血管壁会变薄。

  我这么说大家可能不太理解,说这两个问题怎么也会导致血管壁变薄?我们一个一个来解释。先说高血压。高血压就很好理解了,和吹气球的道理是一样的,气球里面的气体越多,压力越大,气球的壁就越薄,当气球的壁薄到承受不住里面气体的压力的时候,它就砰的一下炸开了。我们的血管也是一样,血压升高的过程,也是血管膨胀、变薄、变脆的过程。所以高血压病人一定要谨防什么?谨防出血性疾病。咱们很多老年人常见的脑溢血,就是这么来的,都是血管变薄惹的祸。

  说完了高血压,我们再来讲一讲动脉粥样硬化。就是血栓附着在血管内壁上,时间久了,让血管壁失去弹性,失去活性,导致血管内壁就像是咱们家里面的墙皮一样破损了,开裂了,掉皮了。我们的血管有内外两层的,内层的血管被破坏了以后,血液就从那一层钻进去了,从而形成了动脉夹层,这样原本是两层的血管变成了一层了,是不是相当于厚度一下子凭空就消失了一半?也是非常容易破裂的。

  我之前就见过一个患者。主动脉夹层虽然没有造成血管破裂,但是渗出液造成了。心包积液。这些心包积液把心包(就是心肌外面的那层膜)填满了,心脏跳动不力引发了心梗。当然,它的危害还有许多。比方说,累及肋间血管的话,那就容易让肋间神经因为缺血受损,从而导致下肢瘫痪;累及腹腔血管的话,就容易导致肠缺血坏死;累及肾血管的话,就容易造成急性肾坏死等等。都是非常致命的。所以我们能预防的话一定要预防,尤其是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的朋友千万要注意,避免出现动脉夹层。我们可以多服用一下高蛋白的东西。海参、地龙蛋白,一定要多摄入、多补充,可以帮助身体修复血管的损伤,争取让咱们避免出现血管壁变薄以及动脉夹层的问题。

 

 

 

 

十二味金参丸小程序二维码

识别二维码购买十二味金参丸

 

人参盛和丸小程序二维码

识别二维码购买人参盛和丸

 

十二味金参丸小程序二维码

识别二维码购买三子浓浆

 

十二味金参丸小程序二维码

识别二维码购买枣仁双须汤

 

 

 

  病例|这位女士被体检和西医害惨了

  原来痛风这么简单

  肾不好会怎样

  秋冬养生,补肾是重中之重

  病例|高烧“治”好高血压

  心脑血管12|五类降压药之第五类

  心脑血管11|五类降压药之第四类

  心脑血管10|五类降压药之第三类

  心脑血管09|五类降压药之第二类

  心脑血管08|五类降压药之第一类

  心脑血管07|血管瘤的危险性,血管老化和心脏加压形成的高血压

  心脑血管06|心脑血管病患者一个非常可怕的误区

  心脑血管05|不要因为体检报告好就掉以轻心

  心脑血管04|如何赢得人一生与疾病的拔河比赛

  心脑血管03|水湿痰瘀与高血脂

  心脑血管02|血液运输和“氧化损伤”

  心脑血管01|血管有多重要

  郝万山讲解《伤寒杂病论》作者、医圣张仲景

  视频|中医晓说·肾专题

  视频|中医晓说·心脑血管专题

  视频|中医晓说·《黄帝内经》专题

 

  视频|习近平向2024世界传统医药大会致贺信

  83名中医师撑起一个IPO

  曲黎敏解读《伤寒论》|序 能自救,是最大的福报

  曲黎敏解读《伤寒论》|第一章 学医的次第

  曲黎敏解读《伤寒论》|第二章 抑郁与躁狂

  曲黎敏解读《伤寒论》|第三章 中成药的使用

  曲黎敏解读《伤寒论》|第四章 中医、西医的治病思路

  曲黎敏解读《伤寒论》|第五章 中医看病:望闻问切

  曲黎敏解读《伤寒论》|第六章 脾胃问题:阳明病

  曲黎敏解读《伤寒论》|第七章 如何辨别阴虚、阳虚

  曲黎敏解读《伤寒论》|第八章 懂方子,还得懂经脉

  曲黎敏解读《伤寒论》|第九章 二十多种疾病的中西医分析(上)

  曲黎敏解读《伤寒论》|第十章 二十多种疾病的中西医分析(中)

  曲黎敏解读《伤寒论》|第十一章 妇科、男科疾患

  曲黎敏解读《伤寒论》|第十二章 二十多种疾病的中西医分析(下)

  曲黎敏解读《伤寒论》|第十三章 常见又难治的病

  曲黎敏解读《伤寒论》|第十四章 千古医圣张仲景

  曲黎敏解读《伤寒论》|结语 尊重生命,不过度治疗

  曲黎敏解读《伤寒论》|跋 有悠然的心,才有悠然的生活

 

上一个
心脑血管02|血液运输和“氧化损伤”
下一个
郝万山讲解《伤寒杂病论》作者、医圣张仲景
最近修改: 2025-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