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心脑血管03|水湿痰瘀与高血脂

作者: 王晓
标签:心脑血管 ,王晓 ,中医晓说 ,中医讲座

心脑血管03

水湿痰瘀与高血脂

(“中医晓说”直播讲座20241029

 

 

 

  昨天我们讲到了现代医学中一个很重要的名词——氧化损伤,我们从血液里红细胞的氧化损伤入手讲解。实际上,氧化损伤并非仅局限于红细胞,所有细胞都会面临氧化损伤问题。

  比如我们的皮肤,为什么十几岁、二十几岁的人皮肤白嫩,而老年人大多脸色萎黄、皱纹横生呢?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这就是氧化损伤导致的。我们使用一些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每天涂抹在脸上,就可以减缓氧化损伤,延长皮肤的“寿命”。

  再比如我们的牙齿,年龄越小,牙齿越洁白坚固;年龄越大,牙齿越发黄发软。20岁的小伙子能用牙齿开啤酒瓶,可40岁的人还有几个能这么做呢?这是因为牙齿没有以前结实,牙釉质变薄,神经容易暴露,所以对冷热酸甜等刺激性食物比较敏感,容易引发牙疼。

  很多牙膏广告宣称“冷热酸甜,想吃就吃”,大家可能也试过,真的有效吗?确实有少数人使用后能缓解牙疼,这是因为这些人牙疼是由轻微炎症引起的,牙膏中含有消炎杀菌成分,所以能起到一定作用。但对于大多数因氧化导致牙釉质变薄而牙齿敏感的人来说,任何外用产品都难以奏效,只有充足的蛋白质和钙,用中医的话说,只有充足的肾气,维持牙齿的营养供应,才能让牙齿保持坚固光洁。钙作为一种矿物质,本身就具有抗氧化能力,所以不缺钙的牙齿颜色不会过于发黄。

  这两个例子,皮肤和牙齿的变化,都是我们从身体表面能观察到的氧化损伤现象。

  再来说说白内障,这是一种常见的眼病。从现代医学角度讲,它是晶状体发生病变所致。那么,什么是晶状体呢?我们看看手机的相机功能就明白了,晶状体相当于摄像头的镜片。试想,如果镜片上糊了一层东西,拍照还能清晰吗?肯定不行。白内障的原理与之类似,晶状体从原本清澈透明变得不再透明,所以我们看东西就不清楚了。那它为什么会不透明呢?是因为发生了氧化损伤。晶状体的氧化损伤,每个人都存在,从出生起,氧化损伤就开始了,这是不可阻止且不可逆转的。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糖尿病患者容易患白内障,而且手术以后特别容易复发。因为糖尿病人血液中多余的糖,是会增加氧化损伤的过氧化物。他们的过氧化物比常人多,氧化损伤更严重、更快。用中医的说法,就是气血失调,容易产生痰瘀,白内障实际上就是痰瘀积聚在晶状体中,阻挡了视线。

  与白内障机理相似的非危症玻璃体混浊也是如此形成的,只是发生的部位不同。它发生在眼球内部,眼球里有淤血,还有这些不透明的氧化蛋白质。当这些物质较少时,它们在眼球里飘来飘去,患者看到眼前有黑色物体或很多小黑点像小虫子一样飞舞,这就是飞蚊症。当这些物质增多,导致整个玻璃体变得浑浊,影响视力,就形成了玻璃体混浊。

  我们打个比方,白内障和玻璃体混浊的形成就像煎鸡蛋。大家都煎过鸡蛋,鸡蛋打进油锅里,能清楚看到鸡蛋清从透明逐渐变成白色,甚至发黄、不透明,这个过程实际上也是氧化过程,白内障的形成与之变化一致。只不过煎鸡蛋通过加温加快了氧化速度,而我们的晶状体有一些抗氧化剂,能帮助减缓这个过程。

  通过这几个例子,相信大家对氧化损伤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所有细胞都会发生氧化损伤,只是血液中的氧化损伤引发的问题最多。这段时间我们的专题是讲血液循环,所以还是要重点关注血液的变化。

  昨天我们说过,细胞内有些垃圾无法排出,就叫氧化损伤。当血液中的红细胞氧化损伤过多,会降低身体的运输能力,导致很多器官组织和细胞缺乏营养,也就是中医所说的气血不足,即脾失健运导致气虚。但红细胞氧化损伤造成的问题,远不止运输能力下降这么简单。

  正常的红细胞,也就是血红蛋白,昨天我们提到它带有一个负电荷,这个负电荷非常重要,它依靠这个负电荷来“装载”营养物质。要知道,那些营养物质和氧气都带正电,异性相吸,红细胞一遇到氧气和营养物质就会将其吸附过来。

  大家想想,昨天提到我们全身血液中大概有2500亿个血红蛋白,数量众多,它们都带有一个负电荷,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呢?同性相斥。就像两块磁铁,将两个负极或两个正极相对,怎么都无法让它们靠近,即便勉强摁在一起,一松手也会立即弹开。没错,健康的红细胞彼此之间应该是同性相斥的关系,一旦相遇就会立即排斥开。所以在正常情况下,这些红细胞都是很独立的,在显微镜下能明显看到它们分散存在。

  但有的人血液情况不同,很多红细胞像古代的钱串子一样粘连在一起。为什么红细胞会聚集在一起呢?因为大量红细胞受到氧化损伤后,失去了负电荷,变成中性甚至带正电。在现代科学中,它有了新的称呼,不再是正常的红细胞,而是过氧化物。

  那么,其他正常红细胞都带负电荷,而过氧化物带正电,两者相遇会怎样呢?异性相吸,它们会立刻吸附在一起,难以摆脱,逐渐吸附的细胞越来越多,就形成了一串。当血液中这种“钱串子”越来越多,有时几个“钱串子”缠绕在一起,看上去就成了一团。这一团可能有正常细胞的十几个甚至几十个那么大,在显微镜下看着挺吓人,但在血管里仍然非常小,肉眼看不见。

  这些微小颗粒悬浮在血管中,无法分解排出,每天都有新的生成,日积月累越来越多,当达到一定浓度时,血脂就升高了。因为造成氧化损伤的物质,主要是细胞代谢物,它们油性和粘性都很大。从化验单上看,甘油三酯、低密度胆固醇等指标就会升高。

  如果咨询西医,医生会告诉你高血脂是所有心脑血管病的基础,所以高血脂一定要吃药。那吃什么药呢?西医多半会开一些他汀类药物,如辛伐他汀、洛伐他汀等。这些药物的作用是在肝脏中抑制一些酶的作用,防止胆固醇生成。

  很多人一听胆固醇,就觉得不是好东西,实际上胆固醇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脂肪类营养物质,它是细胞膜的组成部分,也是合成胆汁酸、维生素D和很多激素的原料。那么他汀类药物抑制胆固醇形成,大家想想会不会有副作用呢?肯定会有。且不说缺乏胆固醇会怎样,单说它对肝脏的抑制作用,长期服用会损伤肝脏,而且伤害比较大。所以医生会建议服用一段时间后化验肝功,肝功正常就继续吃,若出现异常就要赶紧停药。也就是说,这类药物是拆东墙补西墙,为了平衡血脂却让肝脏受损,其好处与坏处难以评判。

  另外,从高血脂形成的原因来看,我们从昨天开始分析血液里的变化,从红细胞氧化损伤到现在说到高血脂,高血脂是氧化损伤的细胞过多造成的。所以,要想真正让血脂恢复正常,需要做的是减少氧化损伤,补充抗氧化剂。用中医的话说,从中医角度看待我们从昨天到现在所讲的这些变化,其实就是要健脾。这些氧化损伤、过氧化物都属于瘀血。所谓高血脂,就是瘀血过多导致血液混浊。所以,只要脾的运化能力增强,食物就能顺利转化为气血。出现脂质代谢物和垃圾时,也能快速运化水湿,将其分解排出,就不会积聚。

  如果去听一堂关于过氧化物、抗氧化剂的营养课,营养师会滔滔不绝地讲解各种维生素、矿物质、花青素、虾青素、一氧化氮等,种类繁多。但实际上,人体内最强大的抗氧化能力并非来自单一的某一种抗氧化剂,而是身体产生抗氧化酶的能力。所有抗氧化剂都需要通过活性酶来发挥作用,身体利用各种营养制造出各种酶的能力才是关键。而制造这些酶的能力,对应中医的五脏功能来说,属于脾。

  所以脾主运化,其中的“化”,中医叫做气化,就是把物质转化为能量,无论是好物质转化为好能量,还是坏物质转化为坏能量,都是“化”,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化学变化。而我们体内活性酶的作用叫做催化。之前讲营养基础时,我曾跟大家提到,所有活性酶都是催化剂,它们可以加快化学反应的速度,也就是加快气化的速度。所以对照来看,这些活性酶的作用其实就是脾的作用。

  在传统中药中,有一种叫红曲米的物质,它是以大米为原料,用红曲霉菌发酵制成的。中药理论对它的功能描述是健脾消食、活血化瘀,所以它常被用于治疗脾胃不好、积食、小孩不爱吃饭等问题,对一些妇科病也有很好的疗效,还常用于治疗胸口疼痛、眩晕等症状。

  大概从20年前开始,红曲米突然备受关注,成为众多制药企业、保健品生产企业针对心脑血管病患者,尤其是高血脂人群产品的常用原料之一。为什么它会突然火爆呢?因为现代科学在红曲米中发现了大量天然的辛伐他汀,其降血脂效果与合成的辛伐他汀相同,却没有合成产品那么强烈的副作用,还可以长期服用,无需担心隔几个月就要去化验肝功。

  实际上,这个天然他汀就是一种活性酶。大家想想,红曲米是怎么来的?刚才说它是大米发酵而来,那为什么大米本身不含有他汀,发酵后就有了呢?为什么用玉米、小麦、土豆发酵不行,而且大米发酵只有红曲霉菌可以,其他菌都不行呢?这是什么道理?其实是这种特殊的菌摄取了大米里特有的某种营养后,生成了这种特殊物质,这也是活性酶的作用。通过活性酶的催化作用,让那些在红细胞上难以脱落的垃圾代谢物或营养物质尽快发生还原反应,从而得以排出。用中医思维和语言理解这个过程,这不就是中医所讲的运化水湿吗?

  再看中药理论中红曲米的作用,首先是健脾消食,然后是活血化瘀。也就是说,它在发酵过程中生成的酶能够针对血管里的水湿即血液垃圾发挥作用,所以同时具有活血化瘀的能力。

  在营养学上,不同的抗氧化剂对不同器官的亲和力不同。比如之前讲营养时提到,硒元素对肝脏和眼睛特别有益;保健品中比较热门的原花青素对肝脏的作用较强,不过它的作用更具针对性,只在肝脏分解油脂方面效果显著,所以原花青素辅助降血脂的效果比较突出;维生素E则是一种比较广谱的抗氧化剂,对多个器官都有良好效果;前些年流行的一氧化氮,对心脏心肌的氧化损伤抗性更强;还有大名鼎鼎的辅酶Q10,也是对心脏较好的一种抗氧化剂。用中医理论来讲,这些都走脾经,具有健脾的能力,只是相对比较特殊。

  其实从养生角度看,对付高血脂,有一种非常好的食物,价格不高且容易买到,那就是醋。优质的粮食酿造的醋,也是发酵产物,中医认为它走脾经和肝经,其中含有相当多的抗氧化酶,可以减少血液中红细胞的氧化损伤。

  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山西、陕西等黄土高原地区,风沙大、土地贫瘠、蔬菜产量低、气候干燥,饮食以面食为主。这种生活习惯按理说不利于心脑血管健康,但从概率上看,山西人、陕西人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并不比其他地方高,甚至还略低。是什么弥补了这种气候和饮食上的不足呢?就是他们的醋特别好,黄土高原地区的人都特别爱吃醋。

  我记得第一次去山西太原,在饭店吃饭时,别的地方服务员一般先倒杯水,而那里是先上一小碟醋,很多人随即就一口喝掉。看到这一幕,我也入乡随俗。那醋特别纯,很冲嗓子,我一口喝不下去。但当地人一看就是喝惯了,一边喝一边吧嗒嘴,一副很享受的样子。朋友跟我说,以前他们家家户户都会自己做醋,放在屋檐下晒,利用阳光的温度继续发酵,屋檐下既能晒到太阳又不会淋雨,晒得越久,醋的品质越好。所以以前山西人家家屋檐下都有醋坛子。过去相亲,到对方家里先看有几个醋坛子,醋坛子越多,说明这家家庭条件越好,至少不缺粮食,家境比较殷实。

  现代科学也证明,多吃点醋可以软化血管。所以我们不妨向山西人学习,每顿饭适量喝点醋,不仅有助于胃部消化,还能提升脾的运化能力,而且它走肝经,能增强我们清理血管垃圾的能力,这是个很好的习惯。但要提醒大家,醋要买好的,有些劣质醋是勾兑的,这种就不行。

 

 

 

 

十二味金参丸小程序二维码

识别二维码购买十二味金参丸

 

人参盛和丸小程序二维码

识别二维码购买人参盛和丸

 

十二味金参丸小程序二维码

识别二维码购买三子浓浆

 

十二味金参丸小程序二维码

识别二维码购买枣仁双须汤

 

 

 

  病例|这位女士被体检和西医害惨了

  原来痛风这么简单

  肾不好会怎样

  秋冬养生,补肾是重中之重

  病例|高烧“治”好高血压

  心脑血管12|五类降压药之第五类

  心脑血管11|五类降压药之第四类

  心脑血管10|五类降压药之第三类

  心脑血管09|五类降压药之第二类

  心脑血管08|五类降压药之第一类

  心脑血管07|血管瘤的危险性,血管老化和心脏加压形成的高血压

  心脑血管06|心脑血管病患者一个非常可怕的误区

  心脑血管05|不要因为体检报告好就掉以轻心

  心脑血管04|如何赢得人一生与疾病的拔河比赛

  心脑血管03|水湿痰瘀与高血脂

  心脑血管02|血液运输和“氧化损伤”

  心脑血管01|血管有多重要

  郝万山讲解《伤寒杂病论》作者、医圣张仲景

  视频|中医晓说·肾专题

  视频|中医晓说·心脑血管专题

  视频|中医晓说·《黄帝内经》专题

 

  视频|习近平向2024世界传统医药大会致贺信

  83名中医师撑起一个IPO

  曲黎敏解读《伤寒论》|序 能自救,是最大的福报

  曲黎敏解读《伤寒论》|第一章 学医的次第

  曲黎敏解读《伤寒论》|第二章 抑郁与躁狂

  曲黎敏解读《伤寒论》|第三章 中成药的使用

  曲黎敏解读《伤寒论》|第四章 中医、西医的治病思路

  曲黎敏解读《伤寒论》|第五章 中医看病:望闻问切

  曲黎敏解读《伤寒论》|第六章 脾胃问题:阳明病

  曲黎敏解读《伤寒论》|第七章 如何辨别阴虚、阳虚

  曲黎敏解读《伤寒论》|第八章 懂方子,还得懂经脉

  曲黎敏解读《伤寒论》|第九章 二十多种疾病的中西医分析(上)

  曲黎敏解读《伤寒论》|第十章 二十多种疾病的中西医分析(中)

  曲黎敏解读《伤寒论》|第十一章 妇科、男科疾患

  曲黎敏解读《伤寒论》|第十二章 二十多种疾病的中西医分析(下)

  曲黎敏解读《伤寒论》|第十三章 常见又难治的病

  曲黎敏解读《伤寒论》|第十四章 千古医圣张仲景

  曲黎敏解读《伤寒论》|结语 尊重生命,不过度治疗

  曲黎敏解读《伤寒论》|跋 有悠然的心,才有悠然的生活

 

最近修改: 2025-05-20